江苏绿亦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低碳生态理念及指标体系

    1 制定生态发展战略
     生态现状调查
    对生态评价范围的生态背景特征和主要生态问题进行专题调查,为生态现状评价提供基本依据,必要时,生态评价范围周边区域的生态现状调查也应包含在内。
     生态现状评价
    在城市生态基本特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评价区的生态现状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评价,主要包括生态完整性评价、自然资源概况与敏感生态环境问题评价。为统筹城市生态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的依据。
     生态战略实施要点
    坚持自然生态系统利用与保护的双重原则,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和规划现状,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的承载力,在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生态发展战略进行精细化设计,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自然生态贡献效益。
     阶段目标
    生态发展战略目标大致应以三个阶段为主,第一阶段为生态发展战略启动期,全面启动城市生态发展建设,降低资源消耗速率和生态退化速率,使得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步入统一发展的轨道;第二阶段为生态发展战略达标期,生态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系统统一协调发展的框架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得到改善,资源消耗速率持续降低,生态文明程度得到显著提高;第三阶段为生态战略深化期,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深化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结构、功能和城市发展日趋和谐,巩固和完善已进入良性循环的生态发展和城市建设体系,建立起资源高置换化、产业高效益化、环保高质量化、社会高和谐化的城市生态系统,初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构建生态指标体系
     生态要素(资源环境质量指标)
    资源环境对城市发展的承载力是有限度的,为了防止城市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城市生态功能的不可恢复性破坏,基于资源环境现状评价,制定资源环境质量指标,为城市发展建设对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提供量化依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 空间要素(建筑控制引导指标)
    建筑消耗资源、能源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制定建筑发展控制引导指标,确保建筑建设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发展是实现城市生态发展的重要保证。
     指标分层(核心指标、调控指标、引导指标)
    城市发展侧重点有所不同,各阶段目标有所差异,对城市生态发展各项指标分层,以便于对城市发展进行分类指导。
    3 生态系统规划
     技术线路(城市层面、街区层面、建筑层面)
    城市是由建筑、街区等多个“细胞”构成,城市的建设发展既要注重局部,也要统筹全局,因此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既要站在城市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又要关注到每个城市“细胞”,做到整体与局部的和谐统一。
     系统规划(能源系统、水系统、物系统、生态空间、综合交通、空间结构)
    对城市基础设施(能源、水资源、交通)、城市空间布局与建筑形体、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研究,编制专项规划,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4 绿色建筑控制引导与设计导则
    建筑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规划设计将是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编制绿色建筑设计导则,为整个城市的绿色建筑建设有序进行提供统一指导。
    5 生态启动策略与示范项目规划
    根据城市实际建设水平和未来规划,研究城市生态启动策略,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良好开端,科学合理的选择典型项目作为示范,大力推动城市生态发展。